中国石鼓文化研究所

静止的画面载着流动的生命  周秦的文字影响人类的文明

 

 

  

  编者按: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源泉,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热爱’教育新途径”和教育部关于高校影视作品创作及评选的有关文件精神,由我校和宝鸡市文物局支持拍摄、校党委宣传部陈荣清研究员撰稿、策划、编导,作为独立制片人制作的优秀传统文化电视片《石鼓文》,获国家广电局社教类节目一等奖, 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学校支持拍摄这部电视片,其意义不仅有利于中、西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使中、西优秀文化更好地为我国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而且有利于学校在“入主流、办特色、高起点发展”方面有所创新;不仅有利于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青年人的人文素质,而且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不仅有利于塑造学校新形象,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繁荣学校的学术研究与对外文化学术交流,让社会了解学校,让学校走向世界,步入主流!因此,这项工作如同这件国宝一样,将融入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之中,永载中华民族文化史册。

  题记:“静止的画面载着流动的生命”出自电视片《石鼓文》解说词,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将它引用作为石鼓馆前言的标题。

 《石鼓文》简介


  石鼓文原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在我国珍藏的一级文物中,唯有石鼓文这十枚鼓形石刻,自唐初发现以来,历朝历代都视它为珍宝,这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石鼓文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的母体,是楷书的嫡祖。它在中国的文字、考古、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社会和史学价值,在于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学、文字学、金石书法艺术等保存了难得的实物,为研究周、秦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本片从《石鼓文》的发现、名称由来、迁徙经过、形成年代、版本识别 、石鼓序列、字的辨认、内容考释、学术价值等方面展示了这一国宝的魅力。

①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佛学家、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在审看电视片《石鼓文》。

②陈荣清在由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上作演讲。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博士生导师李学勤教授(左)与陈荣清(右)研究拍摄《石鼓文》有关问题后合影。

④陈荣清(左)向北京大学古文字学家高明教授(右)讨教辨析石鼓文字及拓本。⑤电视片《石鼓文》片花。

⑤电视片《石鼓文》片花

 

⑥石刻上现存的文字。

⑦新闻媒体有关拍摄《石鼓文》的报道。

⑧台湾大学中文系古文字学家周凤五教授接受摄制组采访后为摄制组题字。

专 家 评 价


  1、《石鼓文》的素材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和善本原件。该片“实事求是,通俗易解”,收到了融科学性、知识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视觉效果。拍摄此片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李学勤) 


  2、世界上的许多古文字都消亡了,而中国二千多年前的石鼓文字至今仍不过时。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持续发展,一直未中断,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任继愈)


  3、《石鼓文》填补了研究秦文化的空白,从策划到拍摄制作成功,历时几年没半途而废,很不容易。希望制片人继续做好这个系列研究课题,因为这是荫及子孙万代的明志之举,无能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明)


  4、拍摄电视片《石鼓文》意义重大,我希望该片成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大学生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叔子教授)


  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石鼓文字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工作方面,该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摄制者做到了精心设计、编导、剪辑,此片当为传世之作。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古文字学家、博士生导师朱凤瀚教授)


  6、这部片子整体构思独具匠心,画面拍摄得很美,制作很到位,电视语言丰富,注重了拍摄手法和编辑技巧的巧妙运用; 画面、解说、配音都较好地做到了为烘托电视主题服务。(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高鑫教授) 


  7、第一次用电视形式向海内外观众系统介绍石鼓文。用通俗、易懂、富有诗情画意的解说语言,介绍了一件属于阳春白雪的民族瑰宝;用简洁、明快、脉络清晰的电视语言,展示了一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实物;把雅与俗、古与今融为一体,用俗的语言介绍雅的精华,讲述了这个美好而动听的历史故事。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处长、高级编导王甫博士)


  8、《石鼓文》既有定性的结论,又有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图文并茂的画面使这部片子更具有真实性、可视性、欣赏性。因此,拍摄该片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

 

 

 


周秦的文字影响人类的文明

 

  编者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校党委宣传部陈荣请研究员撰稿、策划、编导,作为独立制片人制作的优秀传统文化电视片《石鼓文》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部分省市电视台播出后,新华社在播发题为“让中国第一文物百世流芳”通讯中采访校党委书记周元武时曾提问:“为什么一所经济类高校支持拍摄传统文化电视专题片?”周元武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本报在《静止的画面载着流动的生命》专题报道的编者按中(2007年10月5日第四版)作了概述。自本报专题和新华社电讯稿发表以来,校内外师生和社会各界经常通过不同的渠道或形式,想进一步了解该科研项目的有关情况,希望本报对此专题作后续的跟进报道。

  我们认为,对此专题作连续报道,既是反映学校为保护文化遗产作贡献的需要,又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师生精神文化和物资生活的需要;既是学校形成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需要,又是学校办高水平财经类院校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新华社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外媒体,百度、搜狐、光明网、中国记录片网等传媒对此科研项目多次报道的前提下,以“周秦的文字影响人类的文明”为题,作为“静止的画面载着流动的生命”续篇,对学校的支持举措所收到的社会效果作连续报道,以飨读者。

  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博士生导师李学勤教授(右)与陈荣清(左)欣赏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书法家李铎的书法作品。

  ⑵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佛学家、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在审看电视片《石鼓文》后,题写续集《国宝石鼓文》片名。

  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张海题赠陈荣清墨宝:“石鼓文化源远流长,书画同源识故创新。”

  ⑷ “静止的画面载着流动的生命”出自电视片《石鼓文》解说词,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将它引用作为石鼓馆前言的标题。

  ⑸  陈荣清在由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上作演讲。

  ⑹陈荣清(左)向国际视觉协会主席、美国罗得岛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马焰教授(右)赠送《石鼓文》光碟。

  ⑺ 陈荣清(右)向德国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Foundation)负责人史迪凡 (Dr. Stefan Friedrich)博士(左)赠送《石鼓文》光碟。

  ⑻ 陈荣清应邀参加“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时,电视片《石鼓文》受到中外专家学者青睐,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Denise Gimpel(丹尼斯.吉姆佩尔)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Dr.james S.Edgren(艾思仁)博士、法国巴黎大学的Lyce.jankowski(李斯.杨克斯基) 教授均希望就此专题增进学术交流。图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Denise Gimpel(丹尼斯.吉姆佩尔)教授观看《石鼓文》一片后,对石鼓文产生浓厚兴趣。

 ⑼ 李学勤教授致信陈荣清研究员。

  ⑽ ⑾ ⑿ 明安收藏的石鼓文拓本“中权本”,依次为封面、内页、拓片,现藏日本三井文库三井纪念美术馆。

 

  ⒀ 1872年,英国著名的速写画家和战地记者威廉·辛普森(1823-1899),被《伦敦新闻画报》紧急派到北京,报道10月16日同治皇帝的婚礼期间, 以流畅的文笔、图文并茂的形式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