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百科名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Baoji Bronze Ware Museum)为中国最大且是唯一的
青铜器博物馆,地处“
炎帝故里、
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
社火之乡”
宝鸡市。坐落于出土中华第一古物“
石鼓”的
中华石鼓园内,与
石鼓阁相呼应,全院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组成。馆藏有
何尊、
折觥、厉王
胡簋、
墙盘、
秦公镈、
卫鼎等一千多件
青铜器。
中文名称: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外文名称: |
Baoji Bronze Ware Museum |
类别: |
综合性免费博物馆 |
地点: |
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 |
|
|
目录
概述
简介
建筑
周秦文明之光
青铜器
编辑本段概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
青铜器之乡”,数万件青铜器从这里出土,
大盂鼎、
散氏盘、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国宝重器(Famous national treasure of Baoji) |
文物名 |
外文名 |
出土地 |
出土时间 |
地位 |
意义 |
馆藏点 |
(陈仓)石鼓 |
Shi-ku,Stone Drum |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 |
贞观(唐太宗)627年 |
中华第一古物,石刻之祖 |
石鼓文 |
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
何尊 |
He Zun |
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 |
1963年 |
镇国之宝,国之尊,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文字最早记载“中国”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毛公鼎 |
Dake Mao Tripod |
宝鸡市岐山县庄白村 |
清道光末年(1843年) |
|
抵得一篇尚书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大盂鼎 |
Great Yu Tripod |
宝鸡市眉县礼村 |
清道光年间 |
晚清四大国宝,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金文书法之首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散氏盘 |
San Family Plate |
宝鸡市凤翔县 |
清乾隆初年 |
晚清四大国宝 |
开“草篆”之端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虢季子白盘 |
Ji Zibai Plate of the Guo State |
宝鸡市陈仓区虢川司 |
清道光年间 |
晚清四大国宝,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金文书家法本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大克鼎 |
Big Grams Tripod |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 |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西周奴隶制史实 |
上海博物馆 |
逨盘 |
Plate of Lai |
宝鸡市眉县杨家村 |
2003年1月19日 |
中国第一盘 |
夏、西周断代工程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史)墙盘 |
Qiang Basin |
宝鸡市扶风县 |
1976年 |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食器之首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铜浮屠 |
|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 |
1987年 |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佛门圣物 |
法门寺博物馆 |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
|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 |
1987年 |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 |
佛门法器至宝,世界“锡杖之王” |
法门寺博物馆 |
胡簋(【害夫】簋) |
|
宝鸡市扶风县齐村 |
1978年5月 |
最大商周时期青铜簋 |
簋王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折觥 |
|
宝鸡市扶风县庄白村 |
1976年12月 |
纹饰最华丽的青铜器 |
青铜酒器之冠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秦公镈(bó) |
Qin Duke Bo |
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 |
1978年 |
春秋早期青铜及音乐文化 |
秦乐(yuè)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1]
宝鸡市目前馆藏文物 5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 481件,国宝级文物 55件,分别占到陕西省的六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宝鸡流失境外的青铜器简报(部分) |
文物名 |
出土年代 |
出土地点 |
馆藏点 |
叔方鼎 |
不祥 |
宝鸡市 |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 |
圆鼎 |
不详 |
宝鸡市 |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 |
铜禁 |
1927 |
宝鸡市 |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 |
散伯簋丙 |
宋代 |
宝鸡市凤翔县 |
美国福格美术博物馆 |
散伯簋丁 |
宋代 |
宝鸡市凤翔县 |
美国福格美术博物馆 |
散伯簋戊 |
宋代 |
宝鸡市凤翔县 |
美国福格美术博物馆 |
善夫梁其簋乙 |
1940年 |
宝鸡市扶风县任家村 |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
兮仲钟 |
不详 |
宝鸡岐山、扶风一带 |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 |
仲姞鬲(甲) |
清朝末年 |
宝鸡市扶风县任家村 |
日本住友集团 |
应侯钟(乙) |
不详 |
宝鸡岐山、扶风一带 |
日本书道博物馆 |
伯尊 |
不详 |
宝鸡市 |
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 |
朿觯 |
不详 |
宝鸡岐山、扶风一带 |
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 |
[2]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筹建于1990年,1998年9月8日建成对外开放。主体建筑面积1000
shadow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0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它是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鸡迈入大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2010年9月28日,全新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宝鸡石鼓山隆重开馆。新馆气势恢宏,依山伴水,处高望远,与
石鼓阁顾盼相依,成为宝鸡的新地标。
编辑本段简介
青铜器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是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其中珍藏大批国宝级青铜重器。博物院外形设计新颖,以高台门阙、青铜原土的建筑符号寓意青铜器破土而出,气势恢宏。青铜器博物院主楼的设计,在造型上把石鼓与铜镜巧妙结合——以石鼓为基座,以铜镜为顶面,饰以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风、金石之韵。在石鼓山巅,这面巨大的铜镜迎接宝鸡每一天第一缕曙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历史文献为依据,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珍贵青铜器等文物 1400多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文物丰富的内涵,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20张)
编辑本段建筑
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已在石鼓山上落成开放,其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仅三楼主展厅面积就达4000多平方米,主题陈列为“青铜铸文明”,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分为“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包括何尊、折觥、墙盘、逨盘、爬龙在内的15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宝鸡历史发展为主线,向人们展示周秦文明的灿烂成就和青铜器之乡的独特韵味及其对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设计人员以宝鸡地区周秦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用鲜明的标题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周秦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使观众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编辑本段周秦文明之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
No.1 青铜之乡
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
展品数量:2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
踏入第一个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沙盘,沙盘上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沙盘镶在地板之中,可供游客俯首细细察看。在其右侧陈列,则需游客抬头仰望,设置在吊顶上的“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及“宝鸡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图上代表青铜器出土地点的圆点主要集中在关中西部和河南一带,宝鸡在出土青铜器方面的地位一目了然,堪为翘楚。历史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计其数,青铜器有上万件,这些青铜器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出土的传世品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
在绝大多数西周墓葬早期遭盗扰,形成十墓九空的情况下,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还能够欣赏到这么多青铜器十分不易。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也使得世人可以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窖藏是构成“青铜器之乡”青铜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值得一提。在众多窖藏中,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则是重中之重。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县杨家村通过抢救清理,共出土鼎、盘、盉、盂、壶、鬲、匜等27件大型青铜礼器,更令人惊叹的是这27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其中逨盘的铭文长达372字。这个青铜窖藏所在地杨家村自1955年以来屡出青铜器,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但是这一次发现的文物,形体之大、铭文之长、内容之重要、保存之完好,都极为罕见。消息一公布,立即震撼了海内外,被誉为本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由此不难理解这间展厅为什么要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从而引出“杨家村出土文物陈展区”、“宝鸡其他重要青铜器文物展区”、“青铜器之乡主题陈列区”以及“周之溯源版块”四大展区。一心带四片,全面展开青铜话题,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
No.2 周礼之邦
核心看点:厉王胡簋、
墙盘、
何尊
展品数量:688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沿环形通道顺时针行走,进入第二个展厅。该展厅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对墙盘的重点解读,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一幅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在这一展厅展出的胡簋属于周厉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待博物院正式开放之后,游客可亲自详读这些铭文。
国宝重器何尊也在这一展厅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宝鸡境内,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周天子向来注重礼法,制定了严格的《周礼》,而青铜器的使用,在“周礼”中也有严格的规范。随着青铜工艺的进步,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愈发紧密。
在西周时代,簋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与西周礼器的核心铜鼎配合使用。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祭祀和宴会场合,簋和鼎的多寡与组合形式显示着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标志身份地位的高低。记者了解到,周天子宴飨诸侯的盛景也将以实景再现的形式出现在这间展厅,参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
No.3 帝国之路
秦公鎛(bo二声)
[3]
核心看点:秦公镈
展品数量:360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展现非子养马、始皇加冕等历史节点,游客在此可体验一场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想要了解周衰秦兴的历史,游客须继续前行进入第三展厅。该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间,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虽然周衰秦兴的历史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铜器同样不可或缺,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形体特大的镈用以指挥乐队,节奏性强,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飨等礼仪场合。
1978年宝鸡市杨家沟乡太公庙村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个窖藏,经专家发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铜器,其中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3件镈造型别致、形体宏大、铸造精美,外观装饰有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秦公镈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是研究秦人早期历史的绝好资料。秦公镈上有铭文135字,从铭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展厅通过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了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No.4 智慧之光
核心看点:
折觥
展品数量:1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聪慧的民族,所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历史和种种奇迹。游客在第四展厅将充分感受到先人的聪明才智,并为之折服。第四展厅面积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国宝折觥,展现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折觥于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扶风,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纹饰设计独特,由十几种动物组合而成,四层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铜艺术珍品。
在这个圆中有圆的四环同心式展厅,游客的探秘之旅也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编辑本段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鉴别
一是全器皆伪。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师兑簋”,按原器翻铸,尺寸与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经验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子幅觯",整器由凤鸟纹等纹镂刻而成,但纹线死板,纹饰呆滞,同时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地。因此,细心审视,也可以看出破绽。
二是器物的一部分为伪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觯",器身为真器,但作伪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个流,并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个饰物,成为一件古代无此形制的觯,不伦不类。
三是拼凑真器残片做成伪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商代卣",器身与梁的纹饰风格不同。仔细看,梁环有焊接痕迹,表明梁与器身原不属一器。虽其均用商代青铜器残件做成,但整个卣应为伪器,因为卤无此形状提梁。
四是器真铭伪。这又包括两种情况:其一,铭文全伪。铭文或用刀具斩刻而成,或用化学药品腐蚀而成。内容或仿某一真器铭,或拼凑,或随意杜撰。由于戈、剑的平面部位易于伪刻,所以在戈、剑上伪刻铭文较为多见。其二,在真铭外,加刻伪铭。
五是器真而花纹伪。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纹少的嚣物上伪刻花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制造的"父已壶",原为战国素面壶,作伪者在其身上伪刻了商代的兽面纹及。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战国几何纹壶",作伪者在花纹中伪嵌了金银丝片。